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风景名胜型遗址的展示利用策略探讨 ——以唐(2)

来源:风景名胜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11:5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华清宫北望蜿蜒渭河,南靠骊山,东环临河,西绕潼水,温泉赐浴,山水形胜,独秀关中;而其所在地温泉水系也是历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整体

华清宫北望蜿蜒渭河,南靠骊山,东环临河,西绕潼水,温泉赐浴,山水形胜,独秀关中;而其所在地温泉水系也是历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整体格局

图1 主要存在问题的现状照片(图片来源:白海峰、巨东、薛倩拍摄)

由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山水融合而构成的唐昭应县城、华清宫宫城、骊山禁苑三大部分组成。

2.2.3 遗存本体

遗存本体主要由29 处古遗址 、12 处古建筑、3 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1 处其他类型的遗存构成。

2.2.4 附属文物

在骊山禁苑及环园内分布有清代及民国的2处摩崖题刻、环园及老母殿周边的19 棵古树名木及遗址内出土的可移动文物等。

3 展示利用的主要存在问题

华清宫遗址属于风景名胜型遗址,决定了其具有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极具展示阐释的潜力。

但在实地调研、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在展示和利用方面还存在部分问题:

(1)大格局的价值载体不够明确,仅知“宫”,不识“山与城”;

(2)遗址本体的展示的现状与游客对遗址保护性展示参观体验之间的存在巨大差距;

(3)骊山上下交通游线联动较弱,山下核心景区2%的面积承载了90%游客量,旅游压力极大;

(4)存在利用对象与遗址价值联系较弱及不当使用;

(5)展示主要集中在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阐释不足。

4 改进及优化策略

自2015年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成立,将原独立运营的华清池和骊山进行一体化管理运营,整合资源,这一举措为遗址整体保护、综合展示奠定坚实的管理及后期实施的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针对分析的主要存在问题,对遗址的展示阐释工作以分级保护、改进展示、优化阐释的规划目标,提出规划策略。

4.1 厘清“保护至利用”的程度,构建国家文化地标

根据遗址本身属性的多元化,涉及文物、自然、旅游、文化等因素,考虑将价值载体以及自然风景资源组成保护利用对象。

从保护利用的框架搭建中,对保护利用对象根据其价值内涵的重要性、独特性、以及多元性等价值属性,风景名胜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物利用等不同要素的特性,采取以“保护”“保护展示”“活化利用”三个不同程度的措施,将历史信息完整保存。

4.1.1 “保护”

通过对遗产价值的认知,可以看到“山—宫—城”格局内大量尚未认知、展示并潜在自然与人为破坏影响因素较大的价值载体成为“保护”的重要对象[3]。

图2 华清宫遗址保护利用总平面图(图片来源:薛倩、何希萌、杨菲绘制)

对于尚未认知的整体格局保护,通过设立保护界桩、保护标志碑及说明牌等措施对遗址的“山—宫—城”大格局进行系统性、统一的标识及保护;在展示主题定位中,将三大区的价值展示及阐释始终围绕,县城主要展示唐代昭应城时期的文化内涵以及临潼县内的民俗文化;离宫要展示唐代最为鼎盛时期的事件、人物,突显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顶峰时代特征;其禁苑主要展示出唐代宫苑园林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建筑艺术布局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

禁苑内已探明未展出的缭墙遗址通过整体本体保护、植被清理、地表标识以及环境改造提升等方式将缭墙遗址从骊山丛林中、村落里“亮出来”,体现遗址的东、西边界。

4.1.2 “保护展示”

对要素的保护性展示需从价值承载度、可观赏性、可达性、展示难度、游客承载力、管理压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充分考虑旅游规划、宣传推广、公众利益、社会影响、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策划遗产的整体展示结构,所有阐释方式都必须服务于遗址价值的传播,确保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4]。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古诗词、考古报告等资料梳理,对目前回填的建筑遗址进行地表标识展示,并恢复已考古明确的建筑遗迹采取“保护展示”。

唐昭应县城已探明的城墙遗址,根据地表城市建设情况,结合城市空地、绿地、道路等地面无建筑物的空间,构建城市道路边的“遗址小绿地”、道路遗址标识区等措施,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结合起来,将遗址价值内涵融入城市物质空间中。同时,对县城内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等历史街巷通过行道树、标识牌等要素构成城内的历史街巷格局。

文章来源:《风景名胜》 网址: http://www.fjmszzs.cn/qikandaodu/2020/0709/368.html



上一篇:关门山冰瀑雪屯:冬天里的童话世界
下一篇:扇形甩水

风景名胜投稿 | 风景名胜编辑部| 风景名胜版面费 | 风景名胜论文发表 | 风景名胜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风景名胜》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