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风景名胜型遗址的展示利用策略探讨 ——以唐(3)

来源:风景名胜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09 11:5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华清宫内的宫墙遗址结合现有空地,进行室外地表铺装标识,在历史信息层层叠压的现有园林中,明晰突显宫城城墙及分区的不同功能及区域,对其历史内

华清宫内的宫墙遗址结合现有空地,进行室外地表铺装标识,在历史信息层层叠压的现有园林中,明晰突显宫城城墙及分区的不同功能及区域,对其历史内涵及价值的提升起到积极影响。

图3 沉浸式数字展示星辰汤遗址示意图(图片来源:薛倩、杨菲绘制)

禁苑内未展示的重要建筑遗址,进行地表模拟标识及标识性保护设施,其中对朝元阁、集灵台、望京楼三大建筑遗址的标识展示,结合自然山形的三重布局构建出“更上朝元最高处,饶君都看渭川图”的意境;连贯老君殿遗址与朝元阁之间的原有的连通道路,突显道教在唐代的崇高皇家地位。

依据禁苑中“东佛西道”的宗教分布特点,围绕禁苑内的现存唯一一座唐代名寺——石瓮寺为核心,结合周边石瓮、石瓮桥、举火楼、火神庙以及优美的骊山自然风景等对象资源,营造具有佛教禅意的保护展示片区。

4.1.3 “活化利用”

对华清宫遗址这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人物、诗词歌赋、宗教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深入发掘,结合传统节假日,在价值载体的真实空间内融入“灵魂”。

将禁苑三重建筑遗址结合“骊山晚照”这一著名“关中八景”特征,使人在同一空间位置感受与古人一般“骊宫高处入青云”的情感共鸣;而对紧靠朝元阁的道教宗教文化的利用,营造“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文化意境;东侧石瓮寺结合历史文献中“金钿照耀石瓮寺”等记载,深入挖掘石瓮寺作为皇家寺庙的文化内涵及历史典故,以及与周边自然资源构建出禅意修行的活动空间;同时,利用传统节假日的文化内涵,如“上巳踏春”“清明踏青”“走谷雨”“端午沐浴” “重阳登高”等开展优秀传统民俗活动,丰富骊山禁苑区的展示阐释多样性,提升活跃度,如“七夕节”的爱情活动在禁苑的百年连理枝前祈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使其更具有仪式感,“重阳节”登高至烽火台俯览渭川图。

4.2 社会力量参与展示利用,共享遗产价值

文物的保护利用已成为全社会公众关注的对象,其社会群体包括有专业人士、游客、原住民及管理者等。不同的身份群体对文物展示利用的角度不同、需求不同,因此多方的参与可促使遗址利用的更为多元及充分。

4.2.1 专业引领

专业人士是遗址展示利用的引领者,从历史、考古、建筑规划、景观、艺术等专业的角度解读、理解遗址内涵,展示其遗址本体、阐释其价值内涵。通过学术讨论会、文创产品的研发、跨界的艺术文化活动等形式,使其价值整体更为丰富,与当今社会、生活发展紧密联系。

4.2.2 联动网络

对存在骊山上下交通联系较弱以及游人分布布局的问题,提出结合现有出入口、缭墙遗址、骊山自然资源,新增山上下的门户空间,提升山上下的道路通行能力,打造多样的交通方式及转换功能等途径,构建基于三大格局的道路网络,形成山上山下交通联动,增强互动关系。其中对山上的现状道路进行梳理和组织,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层级游线路网,对每一条交通线路根据遗址分布、内涵、利用对象等情况,形成面向不同人群、具有鲜明主题性的展示游线,包括以唐代离宫为主题的皇家宫苑游线、以山水地景为主题的徒步登山游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西安事变”游线、以佛道信仰为主题的宗教朝拜游线等。

交织起的道路网络,连通临潼城、景区、骊山之间的城市居民、游客及村民之间联系,更是对遗址利用率的叠加。城市居民可根据徒步登山路线开展日常的休闲健步活动,同时还可举办相关体育赛事;游客面对多种游览线路,可依据喜好选择,主题鲜明,增加禁苑吸引力;骊山上的原住民则可依靠增加的路网,结合自家院里形成唐文化、禁苑文化下的民宿、茶馆、咖啡店等服务型业态,增加收入,将原住民与遗产价值内涵更为紧密联系。

4.2.3 社会参与

华清宫遗址的丰富内涵持续吸引着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在政府主导下,调动起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而成为新时代的新趋势。

2016年山西省在提出“文物建筑认领”的政策[5],一方面解决实际保护工作中低等级文物保护的困境,另一方面对激发社会的责任感,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借鉴山西的经验,对昭应县城中城墙遗址小块绿地,可动员社会资本力量开展认领、改造、利用等相关措施,一方面增加城与宫的价值关联度,另一方面增加遗址利用的活跃度。

文章来源:《风景名胜》 网址: http://www.fjmszzs.cn/qikandaodu/2020/0709/368.html



上一篇:关门山冰瀑雪屯:冬天里的童话世界
下一篇:扇形甩水

风景名胜投稿 | 风景名胜编辑部| 风景名胜版面费 | 风景名胜论文发表 | 风景名胜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风景名胜》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