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发光的小说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来源:风景名胜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1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风景, 同时, 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读者。 倚重故事情节的小说, 可以快读, 甚至跳读, 我称这类小说 “有事”。 相对 “无事” 的小说, 既不以戏剧化的情节

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风景, 同时, 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读者。 倚重故事情节的小说, 可以快读, 甚至跳读, 我称这类小说 “有事”。 相对 “无事” 的小说, 既不以戏剧化的情节取悦读者, 而是在细节中缓缓展开, 那么, 跳或漏一个细节, 可能导致误读。 细节像密针线缝织成日常又异常的人性风景。 王晨蕾的小说属于 “无事” 这种小说, 雷蒙德·卡佛的 “无事”小说那样, 有一种 “内在的紧张”。 因此,进入王晨蕾的小说, 我很自然地保持着一种阅读状态: 静静地慢读。 就如同 《阳台上的布莱克》, 主人公抱着大纸箱子回到小区里的住宅, 就如同 《雾影》, 主人公在 “集体出游” 时进入古老庄园 “探险”。前者是一个人和一只鸟的故事, 地点为中国的城市; 后者是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的故事, 地点为英格兰。 我视其为城市文学。

作者的名字中有个 “蕾”, 是女性;我仅知王晨蕾生于1996 年, 是英国卡迪夫大学国际新闻硕士, 现居北京。 我总爱揣摩作者的阅读背景, 那是英国文学的背景, 琐碎而又繁杂的叙述, 且有文学性的敏感细节, 表现出 “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雾影》 中的主人公江月的状态)。什么也没发生, 似乎又发生了什么。 所谓没发生, 是指没有戏剧化的曲折情节, 表象平静 “无事”, 却内在紧张。 这种小说,是有难度的创作。

当代小说有一种新动向、 新趋势, 那就是 “无事” 小说, 其实, 它来自契诃夫小说的传统 (中后期)。 注重人物与细节的情态。 我归纳为贴着人物运动中的细节写, 关键的小说元素是人物与细节, 而且相互配套。 王晨蕾紧贴、 配套得相当稳妥, 到位。 由此, 那细节就有了意味, 上升为形而上的意味, 这决定了小说的品质, 胜出一筹。 相比而言, 当今许多小说还在 “形而下” 层面滑行, 但要生成 “形而上” 的意象, 实为短篇小说创作的难度。 这种生成, 不能刻意, 不能露骨, 有分寸, 让读者会意。 就像王晨蕾小说中的男女之间的交流, 不也是读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隐喻吗?

王晨蕾是位有精神能量的作者, 写出暗的同时, 又能写出亮——人性之光, 其小说会发光。 《雾影》 还能看出其在英国求学的经验, 而《阳台上的布莱克》 则超越了年龄和性别, 这是成熟作家的标志,是精神上的早熟。

《阳台上的布莱克》 使我联想到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小说 《鸽子》。 均为一个人和一只鸟的故事, 而且, 都是一只鸟改变了一个人的存在方式, 前者是同学所送, 他被动接纳, 后者是飞来的鸽子, 主动接纳。 只不过 《阳台上的布莱克》 ——叫布莱克的鹩哥是主人公不喜欢的鸟, 他不喜欢所有的宠物, 其价值的取向, 把“勤奋努力” 投入有用的工作放在前位,而躲避一切消耗精力的无用之事, 且处世内向, 孤僻, 刻板, 这样一个人怎么对待他不喜欢的鸟呢? 饿死它, 不道德。 价值、 道德属于社会层面, 小说要做的事,是穿过社会层面, 触及人性的隐秘。 不得已给布莱克喂食, 购笼, 渐渐的, 这个单身男人由被动转为主动, 与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尊重、 怜悯, 其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还替鸟着想。 小说中写到灯光、 阳光、 屏光, 背后隐着他心里的光。 这是部有光的小说。 其中有一段, 人的胃与鸟的笼的关系, 不相关的两个东西, 却莫名其妙地构成某种感应逻辑。 他下班, 隐约感到肠胃不舒服, 调头来到花鸟市场, 在送鸟的同学店里, 挑了一个接近人身高的大号鸟笼, 于是, 胃也不再难受。 胃与笼构成立有意味的小说逻辑。 那是小说追求的“灰色地带”。

我读到此, 突然断电。 我以为是小说介入了现实, 室内的空调与小说中夏天的气温一致。 整幢楼传出惊慌的声音, 不是一家, 而是附近的 “高层” 都断电了。 总算找出祭祖点过的半支红蜡烛。 就像小说中的人物, 过去遗忘的记忆又浮现出来。 供电局已派出人员冒着寒冷检修——超负荷了。 不得不中断阅读, 牵挂着小说中的布莱克, 主人公会怎么善待它?

翌日晨, 窗结冻, 拉不开, 阳光好。 接着读, 小说转入 “突然有天晚上落了场大雪”。主人公发现鹩哥还不会说人话。 他不打算滥用权威强迫教它。 但是, 出现一件无关布莱克的插曲, 一个应聘的女生, 竟然喜欢诗歌, 她唤醒了他的诗性, 他原来喜欢写诗, 却不愿意暴露。 隐 “无用” 的感性, 显 “有用” 的理性,相悖而又融洽, 构成了人的双面性。 就小说打开的方向, 读者期待什么, 作家要克制什么,以诗结缘, 向姑娘表达什么, 作者跳出了这种俗套。 他的处世态度, 决定了他给鸟儿读诗——倾诉而不暴露。 随后与鸟儿对话——先启蒙, 问并教 “你好”。 还鼓励鸟飞出笼 (写了鸟抗争的伤痕, 也写了鸟回归笼的习惯),应了卡夫卡的一句话: 鸟儿寻找笼子。 他的梦里, 角色与鸟对换。 那笼子, 与其说是关鸟的笼, 不如说是囚心之笼。 一个人发现一只鸟的过程, 同时, 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 结尾, 他认定鸟不会飞走, 鸟却不可思议地飞走了。 人不也 “自由” 了吗? 心摆脱了束缚。

文章来源:《风景名胜》 网址: http://www.fjmszzs.cn/qikandaodu/2021/0728/1069.html



上一篇:十字路口的风景
下一篇:不负流年

风景名胜投稿 | 风景名胜编辑部| 风景名胜版面费 | 风景名胜论文发表 | 风景名胜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风景名胜》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