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每个有名人有风景名胜的地方,可能都有一个诗

来源:风景名胜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9 06: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与歌手、艺人参加“选秀”“练习生训练”一样,写作者,无论是写小说还是作诗,也同样可能因为一场或几场比赛而“小有名气”,幸运的还可能就此走上靠写作谋生的道路。有的写

与歌手、艺人参加“选秀”“练习生训练”一样,写作者,无论是写小说还是作诗,也同样可能因为一场或几场比赛而“小有名气”,幸运的还可能就此走上靠写作谋生的道路。有的写作者在刊发文章时,在个人介绍当中也会添上一些奖项,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并以此向读者展示个人的“写作实力”。

即便不算上那些略有影响的征文大赛,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涯里,多半也少不了征文比赛,甚至也曾参加过。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赛事”、排出先后的做法,已经进入到我们从小到大的记忆中。

而在这些征文比赛中,有一类是冠以不同名目的诗歌征文大赛。在网上,哪怕只是按关键词搜索,也可以看到这样或那样的诗歌比赛。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个地方以名人、名胜风景或当地文化发展为主题征集诗歌,参与者来自不同地方,他们可能对当地并不了解,也并没有去过当地,却能下笔挥洒,然后投稿等待评审名次。参与者显然深知靠此出名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靠此拿到名次,得到一笔奖金。主办者则靠此收获一批歌咏当地的文章。不妨把这些文章称作“征文体”。

某项诗歌征文比赛奖项设置。

征文体当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下文来自于一位青年诗歌爱好者、写作者对征文体的反思。他发现他的周围,年轻的诗歌爱好者都热衷于参加征文比赛,在作品得不到发表时,把文章写成征文体成为一种选择,即便可能终生与作家、诗人等身份无缘。在这个意义上,征文体可能也藏着最普通的文学梦、诗歌梦。作者把这些征文体视为整个文学生态的一部分,尝试对其作出了一些批判性观察、理解。在刚过去的这个春天,各地可搜索的诗歌征文大赛就有数十种之多。这个现象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对其却不怎么了解,或者说,认为那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撰文 丨 伯竑桥

01

征文体,一个汉语诗坛现象

诗人与作家,如花园里各异的花卉,共同构成了整体的文学景观;然而他们本人,及其文本,都更像是生态里的一环,此外还需考虑这座花园里的土壤、水分、光照因素。换言之,对于不断期待汉语诗歌日渐成熟的观察者来说,文学花园里有什么样的文学生态,就会最终呈现出何等文学景观。故此,每个时代的文学生态、发生机制,也应该被批评者加以考察,这是在文本分析之外的工作。

作为单一表征的文学现象,常常有整体文学气候的烙印,而“征文体”的兴盛,大概是汉语诗坛的一个现象:它往往指文学刊物、市场资本、地方政府宣传部门三者,以名人或风景名胜为主题,对一定范围内的写作者进行征稿,许以不同规格的奖项和奖金,并组织征文获奖者和嘉宾进行线下交流。它不同于古典时代的“以文会友”,因为后者更像是流觞曲水的雅集,最高的奖赏往往是诗人群体间的声誉;它也不同于许多持续已久的诗歌奖,因为后者往往有稳定的文学取向与历史,并且深度参与到一个民族诗歌传统的构建当中。“征文体”尚未显示出这两方面的可能性。

征文体的关键不在于“体”,而在“征文”,最好不要把它作为某种文体来理解,因为其审美性并不是第一位的。这种情况下,文本的内部只能作为附属方法,那么,观察者主要应深入剖析征文体的外部机制——它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它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它的出现对当下的诗坛来说是怎样的信号?

因此,我们要引入文本批评之外的外部框架来理解它。

俄罗斯电影《伟大的诗歌》(2019)画面。

02

当有关诗歌的一切“失范”后

第一个关键词是“失范”。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或译迪尔凯姆)在《社会分工论》中认为,旧有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被改变后,人们在标准缺失的社会里行动,并承受一种由此带来的混乱和不知所措的状态,就是“失范”。对于汉语诗歌来说,什么是“规范”,是新诗百年来不停探索的问题,在这样的探索中,破坏多过建设,或者说,往往是以一种破坏的方式在完成新诗标准的建设,例如,上世纪末的“盘峰论争”也由诗学论证演变为方向之争;同时,在分歧后,两个阵营又转而开始借鉴对方诗学资源,可谓象罔得珠。这类“论战—融合”是汉语新诗的发展路径之一。

然而,这样的路径依赖毕竟是带有否定性和破坏性的,新诗的美学标准迟迟没有得到确立,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关口,仍有批评家对此发出质疑,比如西渡就认为,汉语现代诗歌没有产生公认的大诗人,是一个明显的软肋,没有能够“为新诗提供一套建立于现代中国独特经验和现代汉语自身独特性基础上的审美的、诗艺的标准,这些标准要能使新诗既有别于古汉语诗歌,又独立于西方现代诗歌。”(西渡《新诗为什么没有产生大诗人》,见“初岸文学”公众号2019年9月20日。后续讨论可见《期待中国的大诗人——西渡、雷格对谈录》,载《文艺争鸣》2020年4月刊)与之相异,作为常年活跃在第一线的诗人,臧棣则认为,汉语新诗最大的胜利是“它依然存在”,其混乱也是开放和生命力的体现。(见《诗道鳟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文章来源:《风景名胜》 网址: http://www.fjmszzs.cn/zonghexinwen/2021/0519/1039.html



上一篇:「重庆风景名胜」潼南双江古镇
下一篇:没有了

风景名胜投稿 | 风景名胜编辑部| 风景名胜版面费 | 风景名胜论文发表 | 风景名胜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风景名胜》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